日期:2025-08-07 06:00:12
国家卫生健康委8月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立秋)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杨金瑞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虽然暑气尚未褪尽,但早晚温差逐渐开始增大,凉意渐生。季节交替期,建议大家顺应节气变化,减少寒凉食物摄入、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开启健康的秋季生活。
今年的8月1日~7日是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各地将围绕“支持母乳喂养,呵护健康未来”这一活动主题,强化母乳喂养宣传教育,规范母乳喂养咨询指导,优化母乳喂养支持环境。
展开剩余95%今年的8月8日是我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有关部门将在8月8日前后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欢迎大家共同参与。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重点围绕立秋时节养生保健、科学运动与健康骨骼、母婴健康、口腔健康、防蚊灭蚊等内容,请各位专家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陈丽霞女士;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周永胜先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王乐先生;
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主任医师丁晟先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李光辉女士。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新华社记者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变凉。节气交替之际,人们从养生保健方面需要做哪些准备,这个时节有没有一些健康方面的谣言或者误区需要澄清?谢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王乐
感谢您的关注和提问。首先,立秋并不代表酷暑的结束,同时还会经历一个特殊的阶段,就是“秋老虎”,大概在8月到9月之间。这个季节主要的特点是早晚凉爽,但是午后气温仍然是比较高的。因此,立秋之后的养生关键在于主动去适应这种热凉交替、昼夜温差显著的过渡性气候。建议在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地区,老人、儿童及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早晚做好头颈部及腹部的保暖。立秋以后,饮食上以润燥清补、健脾养肺为主,适当增加百合、梨、银耳、莲藕、山药等这些滋阴润燥或健脾的食材,可以缓解秋燥带来的口干、咽干、皮肤干裂等症状。此外,情志调节在立秋养生当中非常重要。建议通过适度运动、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这样的方式来保持心情愉悦。
季节转换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阶段,较大的昼夜温差会导致人体的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波动,从而增加心脏负荷,这对心脑血管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有这样3个老百姓常见的谣言我们需要澄清:一是在换季时输液能够疏通血管、预防脑梗塞,这是一个错误的言论。输液并不能够“冲走”或“疏通”血管内的动脉硬化斑块,这样盲目的输液反而可能会加重心脏或肾脏的负担,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甚至诱发心力衰竭。二是“血压稍高没有问题,换季后自然会降下来”,这也是一个误区。季节转换的时候血压波动会更加明显,高血压患者是需要坚持规律用药和监测血压情况,切勿擅自停药或者调整剂量。三是喝红酒或喝醋可以软化血管,目前并没有科学的证据证明它们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过量饮用反而会伤身体,保护血管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遵从医嘱,注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对于运动损伤,有民众认为,只要运动之前拉伸了就不会受伤,请问这种说法正确吗?对于运动新手来说什么时间运动最好,时长和方式有什么讲究吗?谢谢。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
陈丽霞
谢谢提问。有些人觉得只要运动前进行拉伸就不会造成运动损伤,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不准确的。因为除了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拉伸以外,我们还要注重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和运动强度,并且在运动后还要进行彻底放松,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在运动过程中以及运动后最大限度不发生运动损伤。
关于运动的最佳时间,其实这个也要因人而异,要结合个人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状况来选择。比如,上班族平时很忙,可以选择在早晨或晚上来进行运动,关键是要形成固定习惯和作息规律。一般来说,清晨会适合一些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晚上可以做一些拉伸运动,比如瑜伽。在餐后两小时血糖稳定期间可以进行高强度运动训练,另外要注意避免在睡前和空腹时进行大强度的运动。
关于运动时长和运动方式,对运动新手和低频运动者来说,我们建议每周从2~3次运动开始,每次20~30分钟就可以了,给身体一个充分的热身,然后循序渐进增加运动的强度,以及运动后彻底放松。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是18至64岁的成年人每周至少要有150分钟到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或75到150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训练,或中低强度和高强度的有效结合;另外,每周还要有2次抗阻力量训练。5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建议是每天要有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的有氧训练,也就是以体育活动为主的有氧训练。再有,还要每周再增加2天的力量训练,以增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
关于运动方式,我们建议遵循“多元搭配”的原则,就是多种运动结合起来。因为有氧运动主要改善的是心肺功能和有氧的耐力,力量训练可以增强我们的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容积,提升骨密度,柔韧性训练可以使我们的肌肉更加有弹性和柔韧性,平衡训练可以防止跌倒,所以不同的运动方式作用是不一样的,要结合起来进行。有一些方法非常简单,比如力量训练我们可以采取自重的力量训练,比如做一些深蹲、俯卧撑、平板支撑,也可以借助弹力带和哑铃进行抗阻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可以做瑜伽这样的拉伸训练,有氧训练我们可以采取快走、跑步、游泳、骑车,这些都叫有氧运动。各种运动结合起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时间和强度来进行,我想就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运动的目的。谢谢。
江苏广电荔枝新闻记者
暑期有很多家长带孩子去看牙,也有一些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不用补,这种说法正确吗?还有一种人认为恒牙掉一颗不影响进食,所以选择置之不理,请问这样做是正确的吗?谢谢。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
周永胜
感谢您的提问。一些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所以坏了不用补,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人类有乳牙和恒牙两套牙齿,乳牙直接影响咀嚼功能,进而影响孩子的营养吸收和身体发育。同时,乳牙还是恒牙萌出的“向导”,如果乳牙坏掉或者是过早脱落,可能会造成恒牙萌出异常,比如长歪或者长不出等问题。另外,一口健康的乳牙有助于儿童正常发音,若乳牙尤其是乳前牙过早缺失或者大面积龋坏,那么孩子的发音、学说话都会受到影响,有的孩子还会羞于开口说话,影响到心理健康。
龋病是我们儿童高发的牙齿疾病,家长要重视乳牙龋病的预防和积极治疗,具体需要注意3个方面:一是要给孩子清洁口腔,帮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二是推荐窝沟封闭和局部涂氟等预防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龋病。窝沟封闭简单介绍一下,也就是用我们在牙齿表面粘接一层专用的树脂材料,把我们牙齿表面尤其是咬合面特别容易发生龋病的这些窝、沟覆盖起来,防止食物残渣和细菌的侵害。乳牙窝沟封闭推荐在3至4岁进行,对于恒牙来讲,推荐在6至8岁进行。三是要提倡每隔半年到口腔门诊进行口腔检查,做到口腔问题早发现、早治疗。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会让我们的孩子受益终生。
对于成人,有不少人觉得牙齿缺失一颗并不影响进食,置之不理,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因为牙齿一旦缺失,它两侧的邻牙就会失去支撑,会逐渐向空缺处倾斜、移位,同时,对颌的牙齿也会因失去咬合力,而向空缺处过度伸长,继而导致食物嵌塞、龋坏、牙周病、咬合创伤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损害口腔健康。
如何预防牙齿的过早缺失呢?坚持日常的刷牙、使用牙线,每年1~2次的定期洁牙,可以有效预防龋病、牙周病等常见口腔疾病。另外,也应该杜绝用牙齿起瓶盖、咬硬物这些不良习惯,以免造成牙齿的劈裂。
倘若真的出现了牙齿缺失也不要紧,到口腔修复门诊及时修复:及时镶牙、种牙,填补缺失牙,可以更好恢复咀嚼功能,维持口腔的稳定和健康。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高温多雨季节,蚊媒活跃,很多家庭不堪其扰,请问蚊子主要传播哪些疾病?以及如何科学防蚊灭蚊?谢谢。
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主任医师
丁晟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蚊子是夏秋高温多雨季节的常见害虫,不但人们深受其扰,它还可以传播多种疾病。不同的蚊种可以传播不同的疾病,伊蚊可以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等疾病;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库蚊可以引发流行性乙型脑炎、西尼罗河热、圣路易斯脑炎的传播;各蚊种还可引起丝虫病的传播。所以,我们生活中要科学防蚊灭蚊,多管齐下做到“防灭结合”。
防蚊措施有: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儿童选择驱蚊剂要选择含量低的产品,孕妇要慎用。避免在黄昏至清早蚊虫出没高峰期进入草丛、湿地;室内要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同时要清除家中的积水容器,像蓄水池、水井等要加盖密封,以阻断蚊虫产卵孳生。
灭蚊通常使用杀虫气雾剂、电热灭蚊液或灭蚊片,电蚊拍、灭蚊灯和传统的蚊香,我们要购买使用正规的产品。杀虫气雾剂要对准容易藏蚊的地方,比如门后、窗帘后、床底下、墙角这些部位快速喷射,喷后要关闭门窗30分钟,通风1小时后才能进入,注意喷射的时候避开食物、餐具、火源和电源,电热灭蚊液或灭蚊片在睡前1至2个小时插上电源,关闭门窗熏杀,人要离开,睡觉时保持通风。像电蚊拍、灭蚊灯要按产品说明使用。用传统的蚊香来灭蚊要注意防火。孕妇、婴幼儿我们建议以防蚊措施为主。
另外,像社区、单位、公共场所要经常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大家齐动手,清理整治环境,及时处理垃圾,对蚊虫孳生地采取消杀措施,创造和保持健康的生活环境。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说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对于不同月龄段的孩子来说,母乳喂养关注的重点是什么?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
李光辉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母乳不仅能够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素,还能够促进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发育、智力的成熟以及神经系统的完善,而且还为远期的健康奠定基础。母乳喂养可以显著降低成年以后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母乳是我们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对一个健康足月的宝宝来说,纯母乳喂养完全能够满足出生后最初6个月全部的营养需求。即使在添加辅食后,母乳依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和免疫屏障。
对0至6个月的宝宝来说,我们鼓励纯母乳喂养,特别是出生后的头几天是实现纯母乳喂养的一个关键时期,需要母婴同室,按需哺乳,鼓励频繁吸吮,建议每日8~12次的有效吸吮。宝宝6个月以后需要添加辅食,辅食添加的原则建议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单一到混合食物的原则,循序渐进来进行添加。辅食添加要强调顺应性喂养,也就是说,我们要鼓励宝宝进食,但不能强迫喂食。辅食添加应该从每天的一次开始逐渐增加次数,比如说7至12个月的宝宝,母乳量大约能占到全天总能量的三分之二或以上,每日的辅食可以由1~2次逐渐增加到2~3次,这期间也可以安排1~2次的加餐。宝宝到了1至2岁的时候,这个时候母乳占全天总能量大约三分之一或者再多一点,这期间要安排3次正餐、2次加餐,在这里特别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辅食添加的前期阶段,不可减少母乳量,每日乳量为800~1000毫升,到了7至9个月可以逐渐减少为每日700~800毫升,10至12个月为600~700毫升,1至2岁间大约为每日400~600毫升。回答完毕,谢谢。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记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骨骼健康,请问骨骼健康有标准吗?影响骨骼健康的因素有哪些?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谢谢。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
陈丽霞
好的,谢谢提问。骨骼健康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重要基石,骨骼健康表现为:第一,有足够的强度。再有,有很好的韧性。同时,关节软骨组织完好,活动灵活,行走有力。对于骨骼健康的评价,我们使用骨密度作为一个指标来评价,结果以T值来表示。正常骨密度T值要大于等于-1.0,T值在-1.0至-2.5之间,到了这个区间表明骨量减低了,如果T值小于等于-2.5,就表明有骨质疏松了。影响骨骼健康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性别年龄、营养健康、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基础疾病和服用药物等等,都会影响骨骼健康。
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在饮食方面,要多进食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包括乳制品、豆制品,深色蔬菜,保证每日充足的钙摄入,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口服钙片补充钙元素。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多晒太阳来获取有效的维生素D,保证每天20~30分钟的日照时间。另外,过量摄入盐分会影响到钙的吸收,加重钙的流失,所以建议饮食清淡少盐。二是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儿童和青少年期是骨密度形成的黄金期,所以建议这个阶段的孩子和青少年要多参加户外运动,就像刚才讲的,每天至少60分钟户外的体育活动。中年人我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结合每周至少2天的抗阻力量训练,以此来增强骨骼强度。对于老年人或者绝经后的女性,或者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的群体,每年都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这其中有些人除了营养和运动以外,还要遵照医嘱服用一些改善骨代谢的药物,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对于老年人来讲,加强平衡训练,防止跌倒造成骨折也非常重要。三是要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烟草中的尼古丁这些有害物质会干扰骨代谢、降低骨密度,增加骨折的风险,另外过量的饮酒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和成骨细胞活性,所以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酗酒吸烟,建议戒烟限酒。再有,保持正确和良好的姿势也非常重要,长期的弯腰驼背或者是久坐,会增加骨骼关节的张力和应力,会增加关节的压力,维持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要求我们平时注重良好姿势的维持,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骨骼健康来说也很重要。
总之,树立全生命周期的骨骼健康管理理念,采取科学的干预方式,对促进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预防成年人骨量流失和老年人骨折风险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现在人们对口腔清洁越来越重视,有不少人使用辅助口腔清洁工具,但也有人认为,像电动牙刷、漱口水、冲牙器这些都是智商税,请问口腔医院专家如何看待?谢谢。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
周永胜
谢谢您的提问,合格的电动牙刷、漱口水和冲牙器都是辅助口腔清洁的工具,清洁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
口腔清洁首先要从有效刷牙做起,成人建议使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儿童建议使用圆弧刷牙法。下面,我用模型展示一下这两种刷牙方法。对于成年人来讲,我们常常容易忽视刷牙的地方是牙龈缘的位置,所以首先我们要注意位置,牙刷毛要放在龈缘位置,部分牙刷毛进入到龈沟当中。二是方向,我们牙刷毛的方向与牙面呈45度。三是动作,我们放到这个位置以后水平颤动6~7次,向牙齿萌出的方向拂刷,这个位置刷好以后移到下一个位置,下一个位置我们的牙刷要覆盖上次已经刷过的地方,然后再水平颤动拂刷,这样重复,把每一个牙面都刷到,如果我们能做到面面俱到的话,大约需要3分钟。
儿童的圆弧刷牙法,主要是针对儿童不容易掌握复杂的刷牙方法,所以采用的是这样一个转圈的圆弧刷牙方法,只要来回不断前进,每次都能覆盖上一次刷的地方,慢慢前进以后,然后把每一个牙面都刷到,这对于儿童非常容易做到。
刷牙时如果我们选用电动牙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但关键还是要用对的方法来达到理想的清洁效果。
口腔清洁单纯靠刷牙是不够的,还需要注意牙齿之间的缝隙,这里常常会藏有食物残渣、菌斑,针对牙齿缝隙较小的情况,我们适合使用卷轴牙线或者是牙线棒来清洁。我这里可以展示一下,这是一个牙线棒,大家可能用过,这里是一个卷轴式的,可以抽出来一段,一般抽出来一个前臂的长度,弄断以后可以缠在食指上,可以这样使用,也可以这样使用,让它绷紧,然后清洁牙齿间隙,这是牙线。对于牙缝比较大的情况,或者是对于种植牙,还有正畸时的托槽周围,我们推荐使用不同型号的牙间隙刷,前面有一个小头,如果牙缝比较大,当然这个模型没有大的牙缝,我们把它伸进去来回把牙菌斑清洁掉,大概是这样一个清洁方法。
冲牙器也是一种辅助清洁口腔的工具,但依然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
漱口水多含抗菌成分,可以抑制细菌,预防牙龈炎、牙周炎,但它并不能替代刷牙,只推荐在口腔有炎症的情况下作为辅助护理工具。这里也提醒大家,不要擅自使用处方漱口水,以免破坏口腔健康的生态。谢谢。
央广网记者
现下健康体重管理是大家广泛关注的话题,请问对于孕妇而言,孕期体重超标会对母婴健康造成哪些不良影响?在孕期应该如何做好科学的体重管理?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
李光辉
谢谢您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孕期体重管理可以说对母子近远期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孕期体重超标不仅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巨大儿、难产、剖腹产率等,还会显著增加母亲和孩子今后患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健康隐患还有可能传递至孙辈,形成跨代际的健康风险。因此,孕期的体重管理不仅有利于这个时期的母子健康,还是打破肥胖等慢性疾病代际传递的重要措施。
孕期体重该如何增长呢?这要基于孕前的BMI来推荐,也就是身体质量指数,BMI公式是体重(kg)/身高(㎡),一般来说,如果孕前比较重的人,孕期体重要少长一点,例如对于一个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也就是BMI大于等于18.5,小于24,孕期总增重我们推荐为8~14公斤,而对于肥胖,即BMI大于或等于28的孕妇,则需要控制到5~9公斤,这说的是总增重。对于孕期不同阶段,体重该如何增长呢?对于孕早期来说,所有孕妇孕期增重都不建议超过2公斤,孕中晚期平均每周增重半斤到1斤就可以。为了获得理想的孕期增重,科学合理的膳食、运动和体重监测,可以说缺一不可。
关于每日的饮食,应该遵循孕期膳食宝塔的推荐,我带来了一个小宝塔,这就是孕期的膳食宝塔,内容很多,可用“12345”来帮助记忆,也就是说1斤蔬菜、2杯奶,奶每天推荐300~500克(2杯奶),3两肉、1个蛋、4两水果,水果推荐每天200~300克,5两粮,其中全谷物和杂豆要占到75~100克,适量薯豆与坚果,少油少盐与少糖,这就是膳食宝塔的推荐。对于肥胖孕妇,我们建议能够接受个体化的咨询和指导,如果孕期没有运动禁忌证的人建议每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步走、游泳、固定自行车运动等,避免跳跃、高温瑜伽或者是有身体接触的高风险运动。建议每周称重,我们根据体重的增长情况、胎儿的大小,随时会对增重的目标及膳食运动量来作出调整。回答完毕,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孩子“坐没坐相”、“高低肩”、“驼背”是否应该引起家长的关注?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长大自然就会好,轻度不用治,脊柱侧弯只影响外观,不危害健康,这样的说法对吗?谢谢。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
陈丽霞
好的,谢谢提问。有些孩子确实看起来“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其实不是他自己不想好好坐、好好站,他有可能有脊柱侧弯。脊柱侧弯不是由不良姿势导致的,但是不良姿势可能会加重脊柱侧弯。这里教给大家一些初步判断孩子是不是脊柱侧弯的一些简单的方法:一是让孩子脱去上衣,自然光下站立,脚尖朝正前方两个脚对齐,家长可以从后背来观察他的两个肩膀是不是等高,是不是有高低肩。再有,双侧的肩胛骨是否对称,是否一前一后,一上一下,腰两侧的皮肤皱褶是否对称,这是指立位的。二是让他慢慢弯腰、慢慢前驱身体到90度,这时候家长从后方来观察,看到他的脊柱是否是直的,看到他的脊柱两边的腰背部是否平坦、是否有一侧明显的高、一侧明显的低,我们叫“剃刀背”。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了,其实孩子有可能是脊柱侧弯。这个时候需要确诊,到医院去就医,拍一个全脊柱相,就可以明确诊断是不是有脊柱侧弯了。
有些家长觉得脊柱侧弯要是轻度的不用治,可能长大了自然就好了,这个说法肯定是不正确的。脊柱侧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缓解或者自然就变好了,如果不干预的话甚至有可能加重,对于青少年来讲,如果说在他快速生长发育期青少年阶段,轻度脊柱侧弯如果不加以干预,有可能度数增加发展。到了老年以后,如果叠加了一些退行性改变,那就会更加重了,所以对于脊柱侧弯要重视。脊柱侧弯当然是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非常好,治疗的窗口期,一般来讲女孩在10至13岁,男孩子12至15岁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因为生长发育非常快,柔韧性也还好,骨骺端没有闭合,这时候如果通过有效的干预,就会改善他的脊柱侧弯的角度。错过这个窗口期,治疗的难度会增加。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脊柱侧弯就是影响一下外观,不会造成什么更大的危害,所以不是很重视。其实这样的观点确实不正确,脊柱侧弯不仅会导致体态不良,姿势异常,严重的脊柱侧弯还会造成腰背部疼痛,如果这个侧弯发生在胸段,严重的侧弯还会造成心肺功能下降。同时脊柱侧弯的孩子会有心理的自卑焦虑这些心理问题,所以应该重视。应该有效干预。
目前,对于脊柱侧弯干预措施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对于轻中度脊柱侧弯,就是说在脊柱侧弯角度(Cobb角)小于40度的脊柱侧弯保守治疗可以取得好的效果,超过40度建议手术。在40度以下的脊柱侧弯当中叫轻中度,小于20度我们一般做矫形体操,他每天训练就可以得到好的效果;如果说脊柱侧弯角度(Cobb角)在20~40度,我们叫中度脊柱侧弯,就需要配合一个特制的支具来起到矫形和固定作用,同时再配合矫形体操,这样也会起到好的效果。超过40度的就需要考虑手术了。
所以,对于脊柱侧弯,特别是青少年的脊柱侧弯,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是要进行重视的。谢谢。
中新社记者
现在人们都普遍关注牙齿健康,请问专家矫正牙齿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成年人矫正牙齿是否可行?一旦正畸,就要终身佩戴保持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谢谢。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
周永胜
好,谢谢您的提问。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矫正牙齿的最佳时间是在牙齿替换完成之后,大约在十一二岁,当然和我们的孩子萌出牙齿的速度有关系,也可能13岁,不一定,但大致在十一二岁。这个时期牙周组织的改建速度是比较快的,所以牙齿移动速度相对比较快,同时矫正时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比较小,所以这个时期是比较好的时期。但是有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早期矫治,比如地包天、下颌后缩、乳牙早失或者有口腔不良习惯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到颌骨的正常发育、恒牙的正常替换以及口腔功能和健康。
牙齿的轻度不齐,还有一些咬合略深、门牙牙缝、轻度小龅牙,这些情况常常不需要早期治疗,等到十一二岁牙齿替换完成之后,这时候综合矫治效果是比较好的,家长不必过度焦虑。如果家长确实拿不准,自己难以判断的话,建议带孩子到正畸专业门诊去咨询。
正畸治疗并非只能在青少年阶段进行,我们的成人也可以接受正畸治疗。但是成年人治疗的时候,牙齿移动的速率会慢一些,同时也更容易出现牙龈退缩等并发症,但是依然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坚持。
保持器是绝大多数正畸治疗结束后需要戴用的一种装置,主要作用是帮助牙齿在矫正完成后的新位置上进一步的稳固和扎根。保持器通常无需终身佩戴,一般是建议牙套拆除后第一年内全天佩戴,然后根据保持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改为夜间佩戴,并过渡到停止戴用。通过长期佩戴与复查维护,维持稳定的正畸效果,避免复发。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人们常说,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请问母乳喂养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对于重返工作岗位的妈妈,想维持母乳喂养有哪些好的建议?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
李光辉
谢谢您的提问。母乳喂养是母婴健康重要的基石,但是很多新手妈妈在实践中的确常陷入误区。
误区之一:就是认为宝宝频繁吃奶就是奶水不足的信号。事实上,宝宝频繁吃奶并不是就一定反映奶水不足了,我们要判断乳汁是不是充足,要根据新生儿的表现,大小便的次数,以及体重的增长等指标来判断。新生儿的频繁吸吮多是生理需求,一方面喂养的时候皮肤接触这些感官的刺激能够满足宝宝的情感和安全需要,其次吸吮还能够刺激乳汁的分泌,因此我们不能把宝宝频繁吃奶简单的归因于奶水不足,要综合判断。
误区之二:认为喝浓汤营养又催奶。产妇适当喝点浓汤对于补水和乳汁分泌是有益的,但是浓汤里含有过高脂肪,容易导致产妇食欲下降和乳汁淤积,因此不建议产妇喝高油的浓汤,可以喝一些清淡的汤品。
误区之三:认为6个月以后的母乳没有营养。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明确指出,母乳在任何阶段都富含免疫活性物质、生长因子和优质的营养素。6个月以后需要及时添加辅食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母乳仍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
关于职场妈妈返岗以后如何维持母乳喂养,首先建议我们的妈妈能够提前做好准备,比如提前1至2周逐步来调整宝宝的作息以及他的喂养规律。再一个是要学习,比如熟练的掌握手挤奶的方法,或者学会使用吸奶器。在工作期间,可考虑每3至4个小时吸奶一次,但是要视具体情况来定,要灵活的调整。回家以后,建议妈妈们能够亲喂来刺激乳汁分泌。再一个,哺乳期妈妈还要保持均衡的营养,保证足够的水量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总之,母乳喂养需要妈妈的信心,也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谢谢。
中国网记者
立秋后,有些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涩瘙痒等不适症状,请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没有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缓解这些不适?谢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
王乐
谢谢您的提问。立秋以后,实际上天气逐渐干燥,我们俗称是“秋燥”。中医认为燥比较容易伤肺,我们肺这个器官相对比较娇弱,喜欢湿润又害怕干燥,而且它和我们的皮肤、鼻子关系比较密切,当我们从夏天到秋天这种季节交替的时候,湿度明显从高到低,这种湿度的落差就会导致我们人体首先出现肺系或者是皮肤的体表不适感,包括您刚才说到的干咳少痰、鼻腔干燥、皮肤干涩甚至瘙痒,这是它的原因。对此中医有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去帮助大家缓解这类的症状。
首先食疗是应对秋燥最直接或者最温和的方式,提倡我们以润为健的方式,选择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功效的食物,比如常见的梨,生吃或者炖煮成冰糖雪梨,都是可以的,能够有效缓解咽干喉痛。同时像银耳、百合、莲藕、蜂蜜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润燥佳品,也可以把它们熬制成汤羹或者粥品,包括银耳百合羹,不仅美味,而且还从内滋养,为我们的身体补充津液。同时这个季节也要减少辛辣、油炸和烧烤类食物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会耗伤我们的津液,加重干燥。
其次,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来激发我们身体自身的濡养能力。比如可以用食指指腹按压鼻翼旁的迎香穴,轻轻的按揉大概3~5分钟,感觉到酸胀,通过按压这个穴位可以感受到鼻腔有轻微的湿润,可以缓解鼻腔干燥,甚至可以预防感冒这样一个很好的效果。此外,我们也可以按手背上的合谷穴,我们通过简易取穴法,在我们的大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轻轻按压3~5分钟,可以通过按压这个穴位来达到改善头面部血液循环的作用,通过改善循环,是可以改善口干、鼻腔或者咽喉干燥的症状。
最后,一些简单的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可以起到一些很好的防燥的作用,我们有意识的去练习伸长而缓慢的呼吸,是有助于濡养我们的脏腑,特别是肺脏,在干燥的室内也可以用一些清水或者加湿器来起到空气湿度调节的作用,保持环境湿度,也是对抗秋燥一个很好的办法。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我国自2021年获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已4年,请问在国内是否不用担心疟疾感染呢?
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主任医师
丁晟
感谢媒体对这个问题的关注。2021年,我国获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目前为止,我国已经维持了很多年疟疾本地感染零发生状态,但是每年仍有一些境外输入的疟疾病例。许多人因对疟疾认知不足,归国以后,感染状态比较轻,而放松了警惕,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传播疟疾的媒介按蚊在我们国内也是广泛存在的,疟疾传播的链条可以再现,所以我们要持续保持防护意识。
经按蚊叮咬传播是疟疾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按蚊吸食感染疟原虫患者的血液时,疟原虫会进入蚊体内繁殖发育,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再次叮咬其他人,按蚊就会把疟原虫注入到健康人的身体内,从而导致疟疾的传播。境外输入病人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治疗,在具备按蚊传播条件的地区就可能引起继发传播,如果是感染了恶性疟疾,还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因此,到非洲、东南亚这些疟疾流行的地区务工、旅行的人,出行前应咨询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有关机构,如果有必要还要,可携带抗疟疾的药物作预防或应急治疗(当然药物用量要遵医嘱使用)。从疟疾流行区入境以后1年内,若出现周期性寒战、高热、大汗或不明原因的发热,应该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杨金瑞
好,现场的提问就到这里了。接下来是“例行健康提示”环节。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10倍杠杆软件,炒股杠杆网站排名,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