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8 07:26:23
[熊猫] 就在其他国家对中国有刻板印象的时候,中国早就悄悄的实现了技术上的创新,造不了高端发动机?不好意思,那早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日本的一家车企,可能本来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把咱国家的一台红旗H9拆开了,谁知道给了他们一个“大惊喜”,这台车从头到尾都是中国制造,中国早就已经在发动机上实现了技术突破。
中国真的造不了高端发动机吗?啥时候中国的发动机技术这么牛了?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展开剩余88%日本一家车企悄悄的把一台红旗H9给拆了,螺丝刀拧开的不只是发动机的油底壳,更是一个他们不愿承认的现实,几十年来,“中国车”在海外就像个精心打扮过,却有点怯生生的远房亲戚。
壳子越来越好看,但一问到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些“传家宝”,总免不了被人数落,还不是买的人家技术,然后自己再组装的,这层带有偏见的窗户纸,薄如蝉翼,但是却异常坚韧,给国外的人们留下了一个刻板印象,中国就是造不好汽车。
直到那台红旗H9被送进了日本同行的解剖室,这本是行业里再正常不过的“摸底考试”, 可结果却让在场的日本工程师们集体失语,被分解的那辆H9,从里到外没有一个零件是国外的,真真切切的是中国制造。
它从设计图纸到每一个零件的铸造,完完全全是中国人自己干的,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技术还相当过硬,这个消息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在国内外汽车圈里激起千层浪,那种感觉,就像你一直以为邻居家小孩数学不及格,结果他默默考了个全年级第一。
长期以来扣在中国汽车工业头上的那顶“技术空心”的帽子,终于被风吹走了,但是这颗心脏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红旗的底气,是拿真金白银和时间堆出来的,从H5到H7,再到今天这台H9,坚持用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是一条雷打不动的铁律。
就说H9上这台发动机,它有个很厉害的头衔,它是国内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机械增压直喷发动机”,听着很复杂,但开起来的感觉却极其简单粗暴,说白了就是开别的车踩油门的时候,发动机可能得缓冲一下,涡轮才慢悠悠介入。
而咱们这台H9,只要脚尖微微的动一下,不到半秒钟的时间,发动机就像一头睡醒的狮子,瞬间把所有力气都给到全车,这种指哪打哪的迅猛,是传统涡轮增压所给不了的,再加上那些智能水温控制和多孔高压喷油之类的“黑科技”,不光车跑得快,费油少,使用寿命还长。
造不了高端发动机?
这里边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证明一件事,过去那些被别人死死攥在手里的技术壁垒,我们不仅能绕过去,还能做得更好,这是中国工程师们不声不响的逆袭,都在闷声干大事。
如果说H9的发动机是证明了咱们国家的汽车能行, 那红旗新推出的V12发动机,就是在宣告中国汽车不仅能行,而且还能做到世界第一,V12这三个字母在汽车界就是珠穆朗玛峰一样的存在,是发动机技术皇冠上的明珠,能造出来它的国家,全世界屈指可数。
红旗这台新的V12,在数据上也猛的吓人,762匹马力,1100牛·米扭矩,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上一代红旗L5用的那台V12,在它面前就像个弟弟,这台的动力直接翻了一倍。
当然,早年间红旗的V12确实借鉴过奔驰的经典设计,没人会否认这一点,但今天这台,是在我们自己的平台上,用涡轮增压和直喷技术,彻彻底底地脱胎换骨,硬生生把性能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造这么个高性能的发动机出来,不是为了让家用车在高速上狂飙, 它的战场在那些重达五吨以上的防弹礼宾车和检阅车上,对这些车来说,零百加速不重要,重要的是绝对的平顺和极致的安静,以及在任何突发状况下,都能稳如泰山的绝对可靠。
不仅仅代表一项技术
它代表的早已不只是一项工业技术,代表的更是一个国家的脸面和底气,也是在向全世界宣告,最顶级的东西我们中国一样能造!红旗发动机的这一次“亮肌肉”,让过去一直对我们爱搭不理的日本汽车界,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过去的中日合作总像是在走钢丝,日本总是在捏着技术,生怕被中国“偷师”,咱们这边揣着市场又怕被“卡脖子”,双方都想合作又都防着一手,合作得相当别扭,但是按现在这情况,天平的一端肯定是要往中国倾斜到底了,中国的自主技术砝码越来越重时,游戏规则就变了。
日本这个汽车强国,第一次不得不平视我们,他们开始明白靠着老本“躺着赚钱”的时代,可能真的要结束了,尤其是在电动车和智能化这条新赛道上,中国的市场,供应链和技术迭代速度,对他们来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这就让双方终于有机会能坐在一张平等的桌子前,聊一聊真正的合作,双方的地位也平等起来,不再是谁施舍谁,而是你有的我需要,我有的你离不开,就像一起搞个新能源平台,共享电池技术,或者联手开发自动驾驶,这种合作才叫真正的双赢。
当然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也不代表咱们可以高枕无忧了,日本人过来拆我们的发动机,是好事,说明我们有东西值得他们研究了,但如果沉浸在这种“被认可”的沾沾自喜里,那可能比过去被瞧不起更危险。
捧杀是很危险的,未来的路依然要靠咱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合作要谈, 但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要转得更快,别人的技术要学,但自己的创新一刻也不能停,而且咱们最需要警惕的,不是外部的封锁,而是来自内部的懈怠。
中国的汽车行业从被质疑到现在的刮目相看,这背后离不开国内技术人员的付出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更是有一股让中国在全球领先的劲在, 未来还很长,相信咱们国产汽车一定会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耀眼!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
发布于:陕西省股票10倍杠杆软件,炒股杠杆网站排名,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